一块自留地

Posted by 橙叶 on Wed, Aug 14, 2019

放假之后一直在断断续续地学习。618图灵优惠的时候买了好几本书(电子书),目前只看完了《深入理解Python特性》,还是当天看完的,实体书应该也只是一本小册子吧……

一方面是因为我的Kindle,钢化膜+保护壳依然没有逃脱坏屏的悲剧,而换个屏幕跟二手差不多贵。说实话Kindle确实能帮我这种懒得出门买书的人阅读的。(拿着Kindle听音乐躺沙发上看书简直是入眠神技)

另一方面当然是左顾右盼的老毛病了。

多少还是学了点东西,比如js,C++看了点基础的东西。没有想法驱动我去学,反正C++的书买了也看不下去,看了也学不会,学会了也用不上(最后一句是真的)。

因为Python慢么,我就寻思再找一门高级语言写后端,就选了nodejs,学习成本比较低,结果第一天就给我回调迷糊了,像mysql库还只能异步操作, 现在搞得我用Python写的websocket库带着js味,不管了…… 。传说中的任务驱动模型,我服辣。其实还挺好玩的……

高考完9号,我以为从此开始愉快的三个月了,然后是自招和综合评价的面试,回来已经6月18号了,然后搬家一直到6月底,7月填志愿,去驾校,等投档消息,一直到23号考完科目二才消停,我已经毫无热情了……

最近是各种热点不断,比如昨天的台风利奇马,居然能影响到山东内陆。带来了两三天的大雨,雨停之后终于凉爽了……一下午,今天中午又热起来了。

娱乐项目:Kali Linux。

网络啊,你永远不知道你面对的是一群什么人,自己觉得自己是独立思考,其实还是被人往沟里带,碎片化阅读对个人立场的影响其实是不确定的,而由于幸存者偏差的缘故,又会始终认为自己是站在潮流的一方。现在大家都挺敏感的,自我审判不多,审判他人倒是有一套,评判按心情,自己高兴什么都是好的,自己不高兴什么都是不行。

最近有这样几件我关注过的事

一是《上气》辱华,说实话我也是个漫威的忠实(其实连《蜘蛛侠2》都懒得去看)观众,从复联4的首映时间可以看到漫威对中国市场的重视,能搞出什么辱华我也是不太相信的。不过看样子《上气》还真没得洗,漫画中人物素材来源就是傅满洲,漫威漫画拿傅满洲做素材蹭热度赚钱也无可厚非。不过从这一点来说,漫威从出版这部漫画起就已经构成辱华了,只是到现在才因为要拍成电影引起舆论。

所以引起了很多人激愤,而他们似乎大部分都是……路人。

二是鸿蒙系统发布,现在网上的评价很耐人寻味。因为本来是开发者大会,却引来自媒体的沸腾,开发者到目前为止一没源码二没文档,开发个毛线。

看时间表应该今年年内就会有进一步的消息,包括方舟编译器之类的很快就会有下文。当然如果突然传出消息说黄了,那就真的完蛋了。

不过有些人我是看不惯的,他们多是路人,对华为的PPT赞赏有加并表示牛逼,当一些开发者(几乎仅仅是)询问官网、源码和文档时却反过来指责开发者质疑华为。尽管我和这种从业人员差得远,但是我还是有些不平。

出于惯性思维,这些所谓的“花粉”(我从前也是,那时华为还在卖p6,不知道怎么什么时候就不是了)认为一款产品必然会与友商产生竞争,而对方说不定就是友商派来的水军。然而……鸿蒙在国内没有竞品,而且对于国内厂商来说为了防止未来可能的灾难甚至需要支持鸿蒙的研发。没有竞争对手,意味着“水军”也是不存在的。

现在对鸿蒙产生质疑的人,所谓的“黑子”,是将来为鸿蒙改进、开发应用、推进生态系统建设的人。这很讽刺。而那些高调指责者,他们其实并不能为鸿蒙的发展有什么直接的作用(引起反感除外,如果只讨论正面的话)。

其实答案呼之欲出了,一款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啊!!!)要发布了,没有官网……开发者大会开完没有文档没有源码……就像淘宝买个东西,从头到尾只有文字描述,而且说的很笼统,你敢买吗?不被质疑就怪了。

抛开鸿蒙究竟有没有(我觉得嘛……总会有的),上面谈到的现象已经令我很不舒服了。这种现象已经成为了中文互联网的常态。

网络下的独立思考?越听越像笑话,网络上什么是正确的?大家都赞同的观点就是正确的。圈出来,大家

(古腾堡好像只支持一部分markdown)

你的视野中的大家是什么?是指中文互联网中的绝大多数网民?错了,是指你眼前的那群人。你在浏览、搜索时无意走进的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来自你自己的搜索、AI的个性化推荐。这个圈子,构成了大多数人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真理”掌握在多数人的手中,你的观点是大势所趋,你的观点是未来的航向,大多数人与你意气相投,你跟随着一众朋友,围剿那些异类……

然而这个“世界”,相对于互联网来说不过是沧海一粟。

说白了,井底之蛙而已,不用激动,大家都差不多。

然而井底之蛙应当有点自觉性。可惜很多人没有。

看不见的推手 - 信息的幸存者偏差

没有任何一个公众对象是独立的,也做不到。

你如何获取足够客观的信息?不存在的。

理论上讲,如果各个方面的信息量足够大,我们可以拼凑出事件真实的一面,谁又会闲的没事那样做呢?要有多少不同的来源才能排除干扰呢?可能所有信息都是相同的,无法从更多的来源获取信息。

网络上的此起彼伏,现实生活中也一样吗?不是的。

现实生活中的一切,被个人顾虑过滤、被关键词过滤、被审核过滤、在资本的力量下过滤,最后呈现出来的是冰山一角,还不知道是哪一角。

你所看到的信息是精心编辑过的,为了留住你的目光,可以不说谎,但可以说一半。

这些信息成了一些人的世界,视野很容易就这样陷住了。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