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网盘的过去和未来

Posted by 橙叶 on Mon, Aug 21, 2017

网盘的兴起大约在2012年,那时我接触的第一个网盘服务是酷盘,酷盘后来被阿里收购,然后被阿里砍掉。那时国内的网盘还比较收敛,初始容量只有8GB,额外容量价格很高。

后来买了个华为的手机就用了华为云,容量已经忘了,现在华为网盘也关闭了。

再后来是百度云,现在改叫百度网盘,百度云改为提供云服务了。百度云刚开始还不错,我现在还存着大约5TB的东西,还充过一年的会员。后来就有了饱受诟病的限速,限速其实无可厚非,国外网盘的限速也不在少数,不过在是会员的情况下下载速度只有80kb/s(10M宽带)就有点说不过去了。我之前经常用百度云看电影(正经电影!!!),还给百度云提过几个建议,建议曾经被上交给项目经理,百度云在线播放的字幕功能就有我的功劳。

我基本没用过360网盘,只知道签到送容量,我的一个朋友签到拿了了几十TB,天天炫耀,现在不知道他存的那些东西在网盘关闭前有没有来得及下载下来。

顺便说一下迅雷的离线下载,也算有网盘功能,会员的容量达到1PB。我有段时间经常用它下BT,速度极快。现在迅雷尸体大概都凉了。

兴起

几年前,我们还为价格不菲的8GB U盘砍价的时候,网盘服务悄悄扎根中国,其实类似的服务早就有了,只是一直不温不火。

慢慢地,我们发现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获得8GB~16GB不等的免费空间,公共网盘的用户逐渐多了起来。由于网络的普及和资费降低,而U盘这样的存储设备价格下降还很慢,公共网盘终于走到了大多数用户面前,我们开始把一些文件存放到网盘里,而公共网盘的功能也逐渐丰富起来:自动备份、版本控制、离线下载…

但是这段时间,扩充容量的价格很高,不亚于购买同等容量的硬盘。一些服务比如离线下载有次数的限制甚至按次付费。(道理也很好理解,专做网盘的公司初期购买硬盘和带宽需要大量资金)。在线预览功能只支持MP3和图片,视频播放、Office文档预览都少有支持。


后来,一些大型科技公司,比如百度(百度网盘)、腾讯(微云)、新浪(微盘)开始进军这个领域。

刚开始整个市场并没有很大的变化,因为他们推出服务并无很大区别。

然而,这些大公司拥有充足的技术支持;更重要的是,他们拥有雄厚的资金,能够从容地进行一波又一波的饥饿营销。

高潮

如果我没有错过什么,百度为推广百度云手机APP而开展的送2TB容量和无限离线下载特权活动打响了公共网盘混战的第一枪。这个活动顿时吸引了大量用户,这么大的空间,随意使用离线下载,谁不想要呢?

在这儿,让我们算一笔账,即使是现在,2TB的空间在云计算服务商那里的价格也在200元/月以上,这还不算上传下载所耗费的高额带宽费用,百度怎么会肯为用户买单呢?俗话说,买的没有卖的精,它当然不会给你留出2TB的空间,而是采用弹性扩展,文件去重;采取P2P、限速等方式,节省带宽费用;用特权吸引用户购买会员。当然还有什么方法就不得而知了。

在这样的冲击下,小规模的公共网盘服务商丢失用户却又无可奈何。

360奇虎加入了这场战斗,签到赠送容量,不逊色于百度网盘的功能,以及之前做安全软件所树立起来的口碑也吸引了不少用户。

网盘功能逐渐丰富起来,那些在电脑上日日夜夜挂BT的人们得到了解脱,直接将文件离线下载到网盘里,点开就能预览。用户与用户之间的文件传播方式也从邮件、QQ变成了网盘分享,几GB的文件,点一下鼠标就能立刻将文件安稳地保存在自己的网盘里。网盘服务进入高潮。

慢慢地,用户们发现不对劲了:怎么下载速度只有80kb/s?会员什么时候多了一个"加速下载"的特权?

但这并没有多么影响用户的热情。

打击

我们越来越发现,当互联网的一个领域开始迅猛地发展起来时,总有跑偏的。而这时也该有关部门大显身手了。

网盘没有开一个好头,在有关部门的要求下认了怂(用户协议就这样有了些许变动)。

不知道什么时候,点击"离线下载"按钮时提示你资源非法,分享的文件因"相关政策和法规"而被删除,你的"学习资料"文件夹里的视频只剩下白底黑字的友情提示……

当这样的处理也无法满足有关部门的时候,就有网盘服务因此关闭了。最有名的一个就是360。

而那些规模小一些的服务商呢?资金不足,业务转型。

未来

未来,对网盘的监管只严不松,公共网盘服务商会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位置。

私有云呢?

自己用VPS搭的私有云很少,远没有到引起有关部门注意的程度,何况监管很难,即使封了域名封了IP,几分钟的功夫就能再换一个。到时候怎么管,还得看有关部门的智慧了。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